在這個信息爆炸的網絡時代,快節奏的生活和工作壓力致使許多人產生了焦慮、咆煩的情緒。讀書則是一種能有效調節心態、緩解壓力的方式。讀書常能使人舒心愉悅,猶如醍醐灌頂,受益匪淺。養成長期讀書習慣,不僅能修身養性,更重要的是能讓自己成為一個懂生活、有情趣、善思考的人。常言:什么樣的人,就會讀什么樣的書,反之,讀什么樣的書,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。 最近讀了英國著名小說家、散文家毛姆的《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》,感觸良多。它是一本關于閱讀和哲學的書籍,也是一本有關一些文學巨匠八卦的有趣之書。作者用他特有的風格撰著了許多社會風趣韻事及人生經驗,讓人耳目一新,余味縈繞。明治大學齋藤孝教授的《深閱讀》從根本上闡述了“讀書”的意義、“讀書”的力量。 任何一種閱讀都可成為陶冶情操、構筑思想、豐富靈魂的良好方式。唐代孟郊的《勸學》中“人學始知道 ,不學非自然” 深刻的闡述了“只有通過學習,才能掌握知識;如果不學習,知識不會從天上掉下來。學習知識和實踐同樣重要,既要好好學習知識,也要不斷的進行實踐,有些知識是要通過實踐才能獲得,一個人只有學習才能懂得“道”,如果不學習的話,就不懂“道”,也就不能按照“道”的要求自然行事”。讀書需要自我反思、內省,不斷的自我反饋,才能將知識內化為自己需要的東西,才能在知識和思想上不斷締造,不斷地自我豐富和提升。 讀書切記隨波逐流、淺嘗輒止。真正的讀書,就是在閱讀中循序漸進,不斷進步。“學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殆。”讀書的最佳境界在于知識的積累、思想的沉淀,學思結合、知行合一。讀書不僅要“讀”、最重要的是要“思”,要對所讀內容進行再提煉、再內化、再“加工”,才能將獲取的知識轉化為實踐所需。 讀書既可以選擇閱讀經典古籍,也可閱讀生活情感、文學、小說、經濟、時尚類書籍等,只要是有益的、健康的、有趣的、有助于自己成長的書籍均可,適合自己的,都是可讀的。選擇閱讀與興趣、愛好、工作相關的書籍,不僅能愉悅身心、拓寬視野,還能滿足當下需求,更能拓寬自己的知識面。每天讀書至少1小時,使自己的心靈于靜謐中獨處,讓自己從內心深處感受到閱讀帶來的從容與安寧。選擇一本經典書籍放在床頭,慢慢讀、反復品,讓名家的思想逐漸影響自己的視野和格局。 讀書重在堅持,一勞永逸。愿讀書與你為伴,讓我們的思想在讀書中不斷豐韻、成長。 >>>更多美文:原創散文
- Oct 14 Mon 2024 12:12
印象旬陽(二)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